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勿生食貝類水產品

新鮮、現撈、活跳跳的海鮮水產品向來是饕客們的最愛,然而一味追求生食的口感,易增加食品中毒的風險。食藥署最近接獲幾起食品中毒案件,經調查發現,皆為食用未澈底加熱的貝類水產品所致。 生蚵、生蠔等貝類水產品易受生長環境中的諾羅病毒或腸炎弧菌污染。諾羅病毒是最常引起病毒性腸胃炎的病毒之一,主要透過糞口途徑傳染,只需1~10 個病毒顆粒即可致病,常造成患者嘔吐、腹痛、水漾腹瀉、部分患者更可能有發燒等症狀。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病毒之能力,若生食來自於受污染水域的貝類水產品,則有可能發生諾羅病毒食品中毒。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貝類水產品應澈底加熱後再食用,切勿追求口感而忽略生食之風險,餐飲業者也應確保貝類水產品的來源,儘量提供熟食產品給消費 者,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生熟食刀具、砧板應分開,以避免交叉污染。食藥署呼籲,若發生疑似食品中毒事件時,應儘速就醫,並配合衛生單位調查,才能快速找出食品中毒的原因。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醬油製法報你知!

「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大家日常生活的開門 7 件大事,自古以 來「醬油」即是飲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調味聖品,並適用於多種烹調方法,隨著 人們生活水平與健康意識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吃的健康,但市售醬油種類及價格繁多,大家知道醬油有哪些製造方法?3-單氯丙二醇(3-MCPD)是什麼? 又該如何判別是否為釀造醬油呢? 
醬油製造方法可分成釀造與 酸水解 2 大類,釀造的醬油是利用黴菌、細菌及酵母菌分泌的各種酵素分解原料,並經發酵熟成而製得,製造時間約要 46 個月。酸水解的醬油是利用鹽酸水解,只須 花費 57 天的時間,因製成天數短,售價較低,但卻不像釀造方式來的香而甘醇,而且製程中會產生 3-單氯丙二醇(3-MCPD),需透過加工程序以降低其含量。 3-單氯丙二醇(3-MCPD)是水解製程使用的脫脂黃豆中,殘存微量的油脂, 在鹽酸加熱水解作用下,分解產生的甘油氫氧基被鹽酸的氯原子取代而形成。由 3-MCPD 可藉由加工條件及程序而避免產生,因此國際間對醬油所含 3-MCPD 含量訂有管制限量。 為保障民眾食用安全,食藥署於 104 12 月啟動「104 年度醬油工廠稽查專案」,稽查及抽驗全國 31 家醬油工廠製造業者,針對業者的環境衛生進行查核並抽驗 31 件醬油產品,檢驗結果 3-MCPD 均符合規定。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醬油產品時,可多留意產品上是否有明確的標示,如果不是釀造醬油,成分標示上會有胺基酸液或大豆酸水解液等字樣,只要認清產品中文標示,就可 以買到符合民眾需求的產品。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26 項食品添加物「白話」標示上路囉!

「碳酸氫鈉」是什麼?「L-麩酸鈉」又是什麼成分呢?每當您拿起食品看著添加物標示時,
是否經常有一頭霧水的感覺?別擔心,食藥署已於 105 3 4 日公告「食品添加物之通用
名稱」,包括味精、小蘇打、熟石灰等 26 個食品添加物,供食品業者作標示的依循,食品業
者可自「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中的中文名稱或「通用名稱」擇一來標
示,如 L-麩酸鈉可用通用名稱味精標示。 為保障民眾飲食安全,政府對食品添加物已立下規
範,不但對食品添加物的品名、規格及其使用範圍、限量各有標準。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
規定,食品應以中文及通用符號,明顯標示食品添加物名稱;混合 2 種以上食品添加物,以
能性命名者,應分別標明添加物名稱,例如標示「(防腐劑)己二烯酸」或「(防腐 )山梨
酸」,讓消費者一看就知道。 因此,食品可藉由食品標示來傳達訊息,標示上除揭露食品品
名、內容物、 淨重、容量或數量、製造廠商或國內負責廠商資訊、有效日期、營養標示等熟
的資訊外,現行法規也要求食品業者必須將「食品添加物」完全呈現,讓民眾知曉並據以
選擇。但食品添加物名稱多為一般消費者難以了解的化學名稱。 透過以通用名稱來標示食品
添加物,可以使消費者對於食品內容說明更加「白話」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