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9日 星期二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夏季冰品夯!食藥署教您安心選購降暑氣

   炎炎夏日,看到大排長龍的冰店或是季節限定的冰品出現時,您的心裡是不是也在吶喊:「好想吃冰呀!」

   事實上,冰品、冰棒、冰塊及相關配料若保存不當,很容易造成微生物孳生,食用後可能引起腹瀉、嘔吐等情況。尤其當冷凍或冷藏保存控管不當、儲存時間過長、儲存的容器及環境衛生不佳或是水質受污染、製作人員衛生習慣不良、製作器具不整潔等,都可能造成飲食危機。

選購前,留意現場環境與操作人員

   為了讓民眾食在安心,近年來,衛生機關積極查核冰品相關販賣業者的作業衛生,例如:現場製作人員衛生措施、製造場所的環境衛生及冰品保存方式等。食藥署提醒,冰品相關販賣業者也應落實自主管理,例如:多留意冷凍冰箱溫度需維持在標準範圍內(-18℃以下);作業區環境、設備及器具需保持清潔;食材放置時需離地,倉儲作業應遵行先進先出原則。此外,與食品直接接觸的從業人員,工作時應穿戴整潔之工作衣帽及戴口罩;手部應經常保持清潔,工作前或手部受污染時,依正確步驟洗手,也不得留指甲、塗指甲油與配戴飾品。

食藥署叮嚀,民眾購買冰品時,應注意下列四點原則,才能讓您安心呷冰過一夏!

(1)先至食品藥物業者登錄平台查詢,確認店家有沒有完成食品業者登錄。

(2)注意現場工作人員與環境,確認製備過程、作業環境、器具及盛裝容器是否保持清潔。

(3)民眾購買包裝冰品(例如冰棒、霜淇淋)時,應檢查包裝及標示內容是否完整。

(4)選購後的冰品要儘速食用完畢或放入冰箱保存,才可以防止細菌孳生。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砧板種類大不同!食藥署教您認識四大材質

     民眾應該如何挑選砧板?莊培梃助理教授建議,民眾可依據廚房流理臺面的大小,挑選大小合適的砧板,操作起來會更得心應手。至於不同材質的砧板各有其特性,使用與維護的方式也不盡相同,以下就四大類材質加以說明:

⑴木頭砧板:材質較厚重,適合剁切生肉。木頭砧板較不容易造成刀具損傷,但容易吸水、發霉,需注意絕對不可長時間泡水,以免吸水後形成讓細菌孳長的環境。

⑵塑膠砧板:較為輕薄、平價,有不同顏色可供選擇,但較容易留下刀痕,若損傷嚴重即須更換,不可繼續使用。莊培梃助理教授特別提醒,高溫、高油食物都不可直接放上塑膠砧板切,以免超過耐熱溫度。

⑶玻璃砧板:不容易附著氣味、較耐高溫,但容易使刀具變鈍,且使用時易滑動,需特別小心。

⑷不銹鋼砧板:近年來常見的新材質,表面光滑、不容易留刀痕,方便清洗與保養,但容易造成刀具磨損,使用時易滑動,需特別留意安全操作的問題。

    莊培梃助理教授提醒,若砧板已經有明顯刀痕、變色、發霉時,就一定要即刻更換新砧板,以免病原性微生物存在、附著於食物上,造成食品中毒。若常用但無明顯外觀變化,也建議使用2-3年就需更換。

    食藥署叮嚀,無論任何材質的砧板,使用後都應立即清潔乾淨、風乾,並依照不同材質的砧板特性正確使用,也可幫助自己把關居家食安,飲食生活更愉快。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如何維持砧板清潔?魔鬼藏在細節裡

     砧板是家中廚房的必備用品,功能單純,但若使用與清潔不當導致細菌孳生,可能會成為食品中毒的原因!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海洋大學食品安全與風險管理研究所莊培梃助理教授,教大家砧板的正確使用與清潔方式。

◎使用砧板務必生熟食分開、正確清潔

    莊培梃助理教授表示,生食與熟食應該使用不同砧板,且用後立刻仔細清潔。他建議家中最少準備兩塊砧板:一個專門切生肉等生食,另一個專門切熟食,例如熟滷味等食品,避免生食上的微生物因交叉污染傳到熟食,若能準備第三個砧板處理蔬果會更好。生熟食的砧板可以做標記,或直接以不同顏色砧板分別,方便自己與家人辨認。

◎砧板應避免鋼刷與滾燙熱水

    砧板使用後須立刻清洗,避免食材殘渣停留在砧板表面使微生物孳長。清洗時以洗碗精、沙拉脫等食品用洗潔劑搭配細纖維菜瓜布刷洗,避免使用鋼刷以防刮痕損傷,也不可直接用滾燙熱水沖洗,否則食物殘渣中的蛋白質遇熱凝固反而不容易洗淨。

    砧板洗淨後放在通風處晾乾、保持乾燥以免發霉。若想額外對砧板施行消毒,可以用75%酒精或200 ppm的漂白水(以市售5%漂白水為例,可將40mL漂白水加入10公升清水調配)消毒,避免消毒液殘留砧板而污染食材。

2022年7月3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滑溜溜的銀耳湯,真的能補到妳的膠原蛋白嗎?

     濃郁滑溜的銀耳湯是許多女性的最愛,許多人認為它富含「膠原蛋白」,不僅能養顏美容,對於皮膚、骨骼也大有益處!然而,食用銀耳真的可以補充身體裡的「膠原蛋白」嗎?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請到李瑄妮營養師來為民眾進一步說明。

    李瑄妮營養師指出,銀耳屬於蔬菜類中的菇類,脂肪與蛋白質含量不高,卻含有豐富的多醣體,許多人以為銀耳含大量的膠原蛋白,實際上,膠原蛋白多存在於動物中,植物不含膠原蛋白,那滑溜的口感其實就是多醣體!多醣體屬於水溶性纖維,能吸收水分、增加飽足感、延緩血糖上升,同時也是腸道好菌的食物來源。

均衡飲食,才是合成膠原蛋白的王道

    李瑄妮營養師進一步說明,膠原蛋白就像膠水,可以支撐著身體結構,但是當年紀越大、膠原蛋白流失越多,最明顯的就是皮膚缺乏彈性、膝蓋軟骨也隨之退化。

    對於想補充膠原蛋白的民眾,李瑄妮營養師說,豬腳、蹄膀、魚皮、軟骨等動物性食物含膠原蛋白較多,但是,過量很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加上膠原蛋白是大分子的蛋白質,進入腸道後會先分解成較小的胺基酸,當人體要合成膠原蛋白時,還必須仰賴甘胺酸、脯胺酸、羥脯氨酸以及維生素C、鋅、銅等幫助才能合成。因此,營養師建議,除了魚皮、軟骨之外,應多攝取豆類、魚類等優質蛋白質,加上豐富多元的蔬菜、水果、堅果等,均衡飲食對膠原蛋白的合成更有幫助。

    營養師叮嚀,當人體的自由基過多時,膠原蛋白很容易流失!因此,少吃油炸品與加工品,可減少身體發炎的機會;食藥署也提醒,日常生活要補充足夠的水分,均衡的營養,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才能減緩膠原蛋白的流失,讓皮膚與骨骼維持在最佳狀態。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五大秘訣,讓您遠離沙門氏桿菌

    現代人追求健康,也越來越重視營養,像是能做出千變萬化料理的雞蛋,就廣為民眾喜愛。但是,容易污染雞蛋和禽肉的沙門氏桿菌,廣泛存在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應該如何避免沙門氏桿菌的孳長,確保飲食的健康呢?就讓食藥署帶您一起來了解吧!

未經高溫烹調者易有風險

    當我們未確實把食材清洗乾淨、未將生熟食分開處理、或烹調時未徹底加熱,沙門氏桿菌就有可能在食品中孳長。而提拉米蘇、慕斯蛋糕及美乃滋等沒有經過高溫烹調的食品,如果使用受沙門氏桿菌污染的雞蛋,就很容易發生食品中毒的情形,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發燒及頭痛等症狀,約持續47天,嬰兒、老年人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症狀通常較為嚴重,且容易因為菌血症引發其他嚴重併發症。

吃生蛋要注意,可選擇品質良好者或殺菌液蛋

    想要預防沙門氏桿菌污染,應經常用肥皂洗手,並將食品徹底加熱煮熟。注意食材清潔、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若餐點真的要使用生蛋時,要選擇衛生品質良好的蛋品或殺菌液蛋;另外也要記得防止病媒入侵調理場所。若有身體不適的症狀,應避免接觸食品,以免食品受到污染。

    想要安心享用美味又營養的料理,必須掌握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口訣:要洗手、要新鮮、要生熟食分開、要徹底加熱、要注意保存溫度,更多預防食品中毒相關資訊,歡迎至食品藥物管理署網站之「防治食品中毒專區」(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816)查詢;也歡迎追蹤臉書粉絲團「食用玩家」及食藥署官方LINE,獲得正確的食品中毒防治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