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9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認識魚漿加工品

時序入冬,氣溫漸涼,又到了冬季吃火鍋的旺季,但您了解火鍋裡的各式魚板、魚餃、爆漿起司球;或是關東煮中的竹輪、魚豆腐;炸物小攤裡的香噴噴甜辣、魚丸,都是魚漿加工食品嗎?
加工食品主要有幾項目的,如:保存食物、提高嗜好性(風味更佳、外觀更好)、增加營養以及便利使用等。將原本的「魚肉」製成「魚漿加工食品(又稱水產煉製品)」,除了可以充分利用因體型太小,或是分切剩下的雜碎魚肉,也適合用來處理多刺、不適合整塊食用的魚類(如虱目魚);另外還能提供與魚類截然不同食品口感。
魚漿加工食品的基本製作步驟包括: (一) 採肉:從原料的魚擷取需要的魚肉部位。 (二) 漂洗:將取下的魚肉妥善漂洗、除去雜質。 (三) 擂潰:「加鹽擂潰」使鹽份溶解肌纖維裡的肌凝蛋白,產生彈性,並添加適合的調味料、蛋白質、澱粉、油脂以及其他添加物。 (四) 成形:低溫靜置一段時間或直接進行塑形。 (五) 加熱:烘烤、水煮、油炸、蒸煮等加熱方 式使蛋白質變性凝固。
Q 彈、充滿咬勁」的魚漿加工食品,是日常生活中常見且多變化的食品, 例如:捏塑成球狀用水煮熟便是「魚丸」,塗在棒上烤熟就是「竹輪」,捏成板狀 或棒狀後炸熟就是「甜不辣」,或是以食用色素加工後成為「蟹肉棒、魚板」等。
食藥署提醒,民眾選購魚漿加工食品時,應購買有明確標示之食品,並看清來源產地、原料種類等資訊,才是食品安全的根本之道。此外,即使製作過程經過烹煮,在室溫環境下,魚漿加工食品仍容易腐敗;所以選購魚漿加工食品時,要注意賣場是否存放在攝氏 7 度以下的環境;購買回家後如果沒有立刻吃完,一 定要放進冰箱冷藏或冷凍喔!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中秋瘋烤肉 「五要」防中毒

中秋節家家戶戶瘋烤肉,儼然已成了應景的全 民運動!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 醒,烤肉時應保持良好衛生習慣,不食用未徹底 加熱的海鮮及肉類,並使用肥皂勤洗手,才能避 免食品中毒喔! 
在節氣交替、溫暖潮濕的中秋時節,很適合各 種微生物生長,一旦食物保存及烹調不當,就容易變質腐敗。食藥署提醒您,烤 肉食材購買不過量、食材選擇要新鮮,生食、 熟食需使用不同器皿盛裝,避免交叉污染。在 烤貝類產品時,慢烤至殼張開後,務必要再多 烤一會兒再行食用,其他海鮮及肉類產品也務 必要徹底加熱,切勿因追求生鮮的口感,卻忽 略潛在的中毒風險。
在中秋烤肉時,要先牢記 以下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 
(一)要洗手:調理食品前後需徹底洗淨雙手,有傷口要包紮。
(二)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三)要生、熟食分開:處理生、熟食需使用不同器具,避免交互污染。
(四)要徹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 70,細菌才容易被消滅。
(五)要注意保存溫度:食材保存應低於 7,若置於室溫環境則不宜過久。
藥署特地製作預防食品中毒宣導海報,以及各式宣導單張,放置於食藥署網 站的「防治食品中毒專區」(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816),歡迎民 眾及業者下載運用。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食品抽驗報您知

食安議題廣受民眾關切,您是否曾在餐廳及商店遇過稽查人員進行抽驗呢?過程不只是用袋子把食品裝起 來帶走檢驗這麼簡單。其實在食品抽驗流程中,還埋藏 許多不為人知的「眉角」喔! 
食藥署及各地方政府衛生局,每年都會針對各項食 品規劃抽驗專案,以確保業者無添加非法添加物、或添 加之合法食品添加物符合法規限量,以及產品販售時符合衛生標準,因此抽驗的 注意事項會依產品屬性有所不同。 
以一般食品衛生標準為例,衛生單位會檢驗食品的微生物量(大腸桿菌及大 腸桿菌群);因微生物普遍存在於空氣及各種物品表面,因此稽查員會非常謹慎, 避免要抽驗的食品在過程中沾染到更多的微生物。 為了避免自身的毛髮、皮屑、飛沫等落在食品上,稽查員會穿戴網帽、口罩 及無菌手套,以免污染食品;接著將密封的無菌採樣袋打開,小心翼翼的將食品 放入後,迅速將袋口捲起打結,避免空氣中的微生物接觸食物;採樣完成的食品 則會以低溫保存,以抑制微生物生長條件的方式運送,確保食品送到實驗室進行 檢驗時,微生物的數量與抽樣時的狀況相近,不會因為運送等原因而在抽樣袋中 繁殖滋長。
此外,抽驗人員還會填寫抽樣單,記錄食品名稱、製造/有效日期、檢驗項 目及來源商資訊等,以便檢驗資料建檔,最後由記錄人員及受抽驗商家,在抽驗 單上簽名,並各執一聯保存。抽樣完成的樣品,也會使用封條將產品封好,確保 送至實驗室的樣品不會發生調包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