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適材適量,食安,過好年

隨著時代變遷,過去年假期間,餐廳、賣場不做生意的年代已經過去了;做年菜,也趨向買年菜了!那麼,現代人需要多補充一些食安知識讓年節吃得安心,保平安,歡喜過年。
() 適量採買食材
1. 依自家冰箱空間採買食物以免堆滿冰箱,冰溫不足,造成食物腐敗。乾料食材,小家庭儘量買小包裝而非零散無包裝食品,因無有效期限而容易攝入腐壞食品。
2. 選購包裝食品一定要注意有效期限,年節食品需求量大,品質管控不易,尤其禮品盒更須小心檢查食品標示,如發已逾有效日期,不可食用。
() 適當保存管理
1. 食材或年菜宜依標示放置冷藏或冷凍庫,生鮮食材放冷凍庫前可先依一次食用量分成小包裝且為扁平狀以利解凍再放進冰箱。
2. 散裝或開封之室溫食品,放置密封罐並寫上日期,且儘快食用完。
3. 蔬菜可先挑除爛葉、吸乾水份,放入紙袋再外加塑膠袋,然後放進冰箱以增加保存時間。
() 適當解凍、烹調及復熱
1. 冬天冷凍食物不易解凍,建議可放置冷藏室或以微波方式解凍,解凍後之產品應盡速烹調食用。
2. 冷凍年菜宜先解凍並去除外包裝或免洗塑膠盒,放置不鏽鋼或瓷盤再進行加熱,以避免不確定品質的包裝食材溶出有害物質影響健康。
() 適當處理剩菜
年節剩菜難免,處理需要一些巧思。紅燒肉類可加些新鮮白菜、木耳、菇類燒煮;香腸臘肉蒸熟後切片與高麗菜絲、紅蘿蔔絲做成涼拌菜;雞肉復熱後剝成絲加上小黃瓜,淋點芝麻醬,包成墨西哥捲餅或拌麵條食用。這些都是年節大魚大肉之後,清爽烹調的好選擇。
() 適當攝取份量
現代人平時多已營養過剩,年節飲食需節制以免增加身體負荷。心血管疾病者應注意低鹽與減少肥肉;血糖高者雖可攝取美食,但仍需控制份量,尤其糕餅甜點宜小口品嚐;腸胃功能不佳、小孩、老年人須注意不過飽、小心年糕等不易消化與吞嚥的食物。

2016年12月11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生薑發芽安心吃!

入冬後天氣逐漸轉涼,民眾用生薑製作成薑母茶、或在爆炒、煲湯等料理過程中加入薑絲提味,但有時買回來的生薑來不及一次用完,放到發芽又捨不得丟棄, 用來料理又擔心會中毒,生薑發芽後到底還能不能吃呢?
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為可食用部位,具有香味及辛辣味,依照採收的時期不同,可分為芽薑、嫩薑、粉薑、老薑(即常稱之薑母)等。根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說明,薑在發芽過程中,會消耗掉部分的營養物質,導致營養價值降低,但其主要成分並沒有產生有毒物質,長出的芽薑皆可食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發芽後的生薑沒有毒,腐爛的薑卻可能會產生黃樟素, 目前黃樟素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 2B 類物質,目前雖無證據顯示會對人類致癌,且對動物致癌性證據有限或不足,但仍不建議民眾使用。
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 提醒,民眾盡量攝取新鮮的食材,一次不要買太多,並注意食物的保存方式,才能吃得 安心。

2016年12月4日 星期日

食藥闢謠專區

網路流傳日本食品的安全日期後面有製造者代碼K是指福島產地、A群馬Z是千葉、T是茨城、F福岡,這些食品早在台灣流通,這是真的嗎?
(1)      日本規定食品製造廠商需標誌「製造所固有記號」,代表製造廠所在地;因「製造所固有記號」(製造所代號)在日本無統一標準,每家製造廠商所設定之代號不同,故有可能不同製造廠商對同一製造地有不同代號,須至該食品業者網頁查詢製造廠實際地點。網路謠言所指的KAZTF等代碼並不代表福島、群馬、千葉、茨城、福岡等地。上圖以日清食品為例說明,日清食品的製造所固有記號A是指在茨城縣取手市製造,F是指在靜岡縣燒津市製造,顯示網路謠言資訊是錯誤的。
(2)      目前福島鄰近五縣的食品仍禁止輸台,針對網路謠傳日本食品在台流通,內容沒有相關的資訊來源,對於這種沒有根據的傳言,應該抱持小心謹慎的態度,不要隨便輕易相信,也不要再轉傳。 

(3)      食藥署提供「日本食品製造所固有記號對應製造廠所在地一覽表」,供民眾參考,並提醒消費者購買前應檢視產品是否有中文標示,勿購買食用標示不清、來路不明的食品,以免權益受損。如果您有相關疑慮,可撥1919全國食安專線解答。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選購鮮肉5撇步!

在外用餐不慎吃到變質的加工肉品,或不小心買到注射保水劑增重的肉品,讓消費者人心惶惶。為確保市售肉品的食用安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除加強督導肉類加工食品製造業者,今年起聯合各縣市政府衛生局啟動稽查專案,加強源頭製造商輔導及市售產品管理,並整理出挑選新鮮肉品的 5 個小撇步:
()注意肉品肌理紋路等外觀,色澤是否鮮紅或已氧化發黑。
()有無腥臭味或藥水味、輕壓肉體是否能回彈。
()選擇環境乾淨的店家購買。
()購買後若未立即烹煮,則應依每次用量分裝,標上購買日期冷藏或冷凍,食用時再解凍調理,避免細菌孳生或肉品變質。

()部分肉品經過包裝、冷藏或冷凍,可能無法直接判斷新鮮度,建議可挑選有 CASTAP 及屠宰衛生檢查合格等標章, 保障民眾消費權益與健康安全。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火鍋湯底標示報你知

冬季是大啖火鍋時節,熱呼呼的各式火鍋料暖身又暖胃,此時火鍋湯底成了不可或缺的靈魂角色,許多知名火鍋店就是以各具特色的湯底聞名,但您知道自己喝進的湯底有哪些成分呢?
為了讓火鍋湯底食品資訊更透明, 並提供消費者正確資訊,衛生福利部(以下簡稱衛福部)公告「直接供應飲食場所火鍋類食品之湯底標示規定」,具營業登記之直接供應火鍋的飲食場所如餐廳、火鍋店等,應於店內標示湯底製作方式(包括主要使用的食材及/或風味調味料等資訊),若有使用風味調味料調製湯底,應同時標示該些風味調味料之內容物名稱(含食品添加物名稱)。

目前正值食用火鍋的旺季,食藥署已啟動 「餐飲販售業-火鍋餐飲業者稽查專案」,針對具營業登記之直接供應火鍋類的飲食場所,查核是否以中文顯著標示湯底製作方式,並查核現場衛生是否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以及食品業者登錄資訊是否正確。如查獲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相關規定,所轄衛生局將依法處辦。  食藥署提醒,當您在選擇餐廳吃火鍋時,應選擇以標示牌(板)、立(插) 牌、張貼懸掛或菜單上明顯標示火鍋類食品湯底成分的店家,入內消費。

2016年11月21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食安百貨」隨手查

冬天是吃火鍋的旺季,若消費者點了櫻花蝦卵,吃下肚的卻是飛魚卵,業者是否會因標示不實而違法呢?為了讓民眾隨時掌握食安資訊,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特別建置「食安資訊百貨專櫃」,提供民眾「食品標示諮詢專櫃」、「食品業者登錄專櫃」、「食品資訊專櫃」、「食品添加物用途專櫃」及「謠言終結機」等六大專區,提供民眾瀏覽食品業者、產品、闢謠資訊以及食品標示法規、食品添加物法規查詢,達到食安資訊透明公開之成效,民眾可從食藥署首頁進入 查詢(http://fadobook.fda.gov.tw/foodsafetystore/)。
1.掌握業者資訊:
全家一同出外用餐,想確認餐廳是否有依規定進行食品業者登錄嗎?「食品業者登錄專櫃」提供友善查詢介面,供民眾以地圖點選各地區業者與業態分類,查詢食品業者登錄字號、營業類別等資料,清楚掌握業者基本資訊。
2.辨明產品特性:
挑選市售包裝食品時,「食品標示諮詢專櫃」提供食品安全法規與標示公告查詢,亦展示食品營養成份資料庫,供民眾利用計算飲食熱量、礦物質、維生素等營養資訊。另外可利用「食品資訊專櫃」,圖樣化點選查詢業者自願上傳之產品圖片、營養標示、檢驗報告、品牌故事、原料原產地等資料,提供民眾更全面詳盡之產品資訊。
3.破解食安謠言:
「蒜頭發芽有毒嗎?」、「吃半熟的蛋會致命?」、「不鏽鋼材質的餐具有毒?」過年親友聚會聊天常討論的各種通訊軟體(如 line)、社群網站(Facebook)及網路論壇上的食安謠言,可至「謠言終結機」查詢相關解答,也歡迎民眾提供想要解惑的食安謠言,由食藥署進行解答,一起攜手破除謠言。

食藥署持續更新網站資訊、擴充及服務改善並提高服務品質,目前已加入手機版內容,未來也將擴充食品相關資訊專櫃數量,透過適當機制提供政府開放資訊,讓民眾查詢更快速便利。

2016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蜂蜜結晶能吃嗎?

蜂蜜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可調製成飲品、製作甜點或入菜,龍眼蜜和荔枝蜜更是臺灣最大宗的蜂蜜種類,主要採蜜期約於 4 5 月,其他季節則有各地的特色蜂蜜,例如:咸豐草蜜、百花蜜、文旦蜜、柑橘蜜、埔姜蜜等,但若蜂蜜出現結晶時還能食用嗎?
蜂蜜中所含的葡萄糖比例高,特色是容易結晶,這是正常的物理變化,與品質好壞沒有相關性。大多數的蜂蜜都會產生結晶,尤其是荔枝蜜,而國人偏好的龍眼蜜,就不易出現結晶。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建議,當您發現蜂蜜產生結晶時,要盡快把未結晶的蜂蜜吃完,結晶部分則可用湯匙挖取,或放置於 50-60℃溫水中,等慢慢溶化後倒出食用。因蜂蜜含有多種酵素,購買後可常溫存放,應盡快食用或冷藏保存。此外,由於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的孢子,提醒家有 1 歲以下的幼兒家長特別留意,因孩童腸道免疫系統尚未成熟,無法抑制孢子萌芽,應避免食用。


為確保市售蜂蜜產品安全,食藥署今(105)年度計抽驗市售蜂蜜產品 32 件,檢驗農藥殘留及動物用藥殘留,結果均符合規定。食藥署建議,消費者最好選擇有國產蜂產品證明標章(如附圖),或到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避免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