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秋冬進補防中毒

涼颼颼的秋冬季節正是進補好時機, 但在享用大餐同時若不注意食材品質及食品調理過程的清潔衛生,很容易就會發生食物中毒事件喔。如果 2 人或 2 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則稱為一件食品中毒案件,如因肉毒桿菌或攝食化學物質、天然毒素所造成之中毒,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案。
食品中毒症狀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發燒、頭痛及虛弱等,有時候伴隨血便或膿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狀都會同時發生。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種類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都會影響中毒症狀及其嚴重程度。
常見「食品中毒」分為以下原因: 1.細菌:常見的致病菌有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霍亂弧菌、肉毒桿菌等。 2.病毒:如諾羅病毒等。 3.天然毒:包括植物性毒素、麻痺性貝毒、河豚毒、組織胺、黴菌毒素等。 4.化學物質:農藥、重金屬、過氧化氫及非合法使用之化合物等。
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您,預防食品中毒,五要原則 
1.要洗手:調理食品時手部要清潔,如有傷口要先包紮。
2.要新鮮:食材要新鮮,用水要衛生。 
3.要生熟食分開:生熟食器具應分開,避免交互污染。 
4.要澈底加熱:食品中心溫度超過 70 
5.要低溫保存:溫度需低於 7,室溫不宜放置過久。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飲用水聰明選、安心喝

每逢大雨肆虐過後,造成部分地區停水,許多民眾急著到加水站買水,或是排隊搶購瓶裝水來烹煮、飲用,但是要如何選購飲用水才安全呢?「行政院食品安全聯合稽查專案小組」於 104 6 月至 7 月間,稽查及抽驗全台 31 家包盛裝飲用水工廠及 100 家加水站,針對「水權合法性」、「非自來水水源水質檢驗」、「標示符合性」及「環境衛生」,發現飲用水中微生物合格率 97.1%,水源地大腸桿菌群密度合格率 96.7%;包裝水之標示常見不合格包括:容量未使用公制單位、營養標示格式錯誤等,加水站則為廣告標示涉及誇張,如增強免疫力、改善體質等字眼。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在購買包裝飲用水產品時,應選購具有完整水源地標示或水源核准字號之產品,另於產品開封後盡速飲用完畢;於購買包裝外桶可重覆使用之產品,並確認外桶是否標示有桶身製造業者名稱、聯絡資訊及包裝材質等,以防誤用非食品級包裝材料,曝露在塑化劑、重金屬等溶出物的風險中。民眾到加水站買水時,可檢視是否有定期清潔紀錄、清潔項目是否包含過濾耗材更換及管線清潔維護等?或確認是否有針對產品水質定期進行檢驗等,確認環境衛生條件後再行購買。此外,在機台出水前,可適當排除前段部分出水後再盛裝。若加水站未標示「可生飲」等字樣,就要煮沸之後再喝。

2015年11月8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慎選豆製品 少吞防腐劑

坊間常見的豆乾、豆腐製品,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常見食材,其中因含有高量蛋白質,在常溫保存、販售易產生腐敗現象,有些業者在夏季高溫炎熱季節,常使用過量的防腐劑或是兼有殺菌、漂白功能的過氧化氫於豆製品中,以增加保存期限與產品賣相,民眾選購前一定要張大眼睛看仔細。目前我國規定豆腐產品並未准用防腐劑,豆乾類產品則有用量限制,而食用過量的苯甲酸等防腐劑更對腸胃、肝腎功能有不利的影響,萬一吃進過量殘留的過氧化氫,還可能造成頭痛、嘔吐的急性症狀。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豆乾、豆腐時,應選擇卓有信譽的食品業者製售的包裝、冷藏販售產品,避免購買來路不明的散裝、室溫販售產品。購買之前可先觀察豆乾、豆腐表面與撥開後的切面顏色,如果顏色太白,可能就會殘留過氧化氫。在烹調前可以先用沸水浸泡漂洗,讓防腐劑、 過氧化氫釋出,之後再以清水沖洗數次可減少防腐劑、過氧化氫的殘留。

2015年11月4日 星期三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食安互聯網

民以食為天,然而面對接二連三的 食品安全事件,相信您內心充滿不安?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 簡稱衛福部食藥署)報乎你知,行政院 倡議「104 年獎勵地方政府強化食品安全管理方案試辦計畫」,由衛福部結合跨 部會(農業委員會、經濟部、環境保護署及教育部)共同研擬,由各直轄市及縣 (市)政府從「農政環保業務」、「校園食安管理業務」、「源頭及產製流通業務」 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業務」4 項評比類別中,依其地方特色研提食安管理精進措 施,目的為加強食品衛生安全與品質之管理,恢復大家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和食 品消費市場之秩序。 為了廣納各界看法,邀請您共同加入國家發展委員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http://join.gov.tw/openup/acts/d etail/df6145bf-3c1c-4cce-9265-69e 716561ca8),詳盡說明各地方政府 為食安努力的精進作為,共同參與 拔尖計畫的網路評分。 每一位網友的意見,都將成為 重要的參考資料,請網友們一起來 「湊咖」,踴躍上網填寫寶貴的建 議並積極倡言,共同攜手打造更安全的食安環境。

2015年10月5日 星期一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喝咖啡避免吞下赭麴毒素

早上起床或下午喝一杯咖啡來提神,已成了許多上班族的飲食習慣,每日早晨及下午更是提神的好夥伴。食藥署提醒民眾,台灣是高溫多濕的氣候,咖啡容易在收穫、加工、儲存環境的乾燥過程,以及環境溫溼度不當狀況下,導致黴菌生長而產生赭麴毒素。赭麴毒素(Ochratoxin A)是由青黴菌與麴菌所分泌的二級代謝產物,具腎臟毒性、免疫抑制性、致癌性等,屬 2B 類致癌物。食藥署在部授食字第 1021350146 號令修正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將烘培咖啡豆及咖啡 粉中赭麴毒素 A 限量標準訂為 5 ppb 以下,與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歐盟和中國相同。為民眾食品安全把關,食藥署 104 1-7 月抽驗烘焙咖啡豆及咖啡粉共計 87 件,無赭麴毒素 A 超標,皆符合規定。在購買咖啡產品之前,除了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產品須乾燥完全且包裝完整,購買後的儲存環境要避免潮濕,開封後注意產品保存,儘量隔絕空氣和水氣進入,發現異狀時應丟棄不再食用。至於已經烘焙及研磨的咖啡粉末,更易因吸溼導致發霉,可套上密封袋存放冰箱,不只隔絕異味還能保持低溫乾燥,最後應儘快食用完畢享用咖啡的美味與香醇。

2015年9月30日 星期三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基改食品標示第二階段上路!

隨著生物科技的蓬勃發展,基因改造作物能夠抗蟲害,增加農作物產量,因此基改食品日漸發展。目前台灣市場中常見的基因改造食品,則是黃豆、玉米等加工製品為主。為了強化基改食品標示透明化制度,食藥署自今年71日起分三階段施行。

自今年101日起正式實施第二階段,未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之食品業者販售散裝之黃豆粉、黃豆粒等農產品型態或簡單切割、研磨處理的基改食品原料時,應標示「基因改造」等字樣;已辦理公司登記或商業登記之連鎖業者在販售散裝豆漿、豆腐、豆花、豆乾、豆皮、大豆蛋白製得之素肉產品等初級加工產品,也應標示「基因 改造」等字樣;散裝基因改造食品可用卡片、標籤或插牌等方式進行標示,以利消費者認明及選購。食藥署提醒,若在施行後經查獲無依規定完整標示,可處新台幣3 萬到300 萬元,標示不實則處4 萬到400 萬元罰鍰。違規產品依規定應限期回收改正。

營養午餐加碼5元政策上路 林市長與師生共進午餐

為讓台中學生營養午餐吃得更好、更安全,台中市政府104學年度起每補助市立學校營養午餐每人每餐5元;市長林佳龍今(1)日也到東區成功國小與學生共進午餐,直接體驗營養午餐品質。他說,過去營養午餐價格是凍漲的,但食材價格一直在長,可能影響午餐品質,因此市府補助每人每餐5元,採購包括非基因改造食品等較好食材,讓孩子吃得更健康。
本文摘錄自台中市市政新聞(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