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1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食品強制檢驗8步驟



為建構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我國已推動三級品管制度,第一級品管係由業者自主管理;第二級品管是透過第三方單位驗證;第三級品管則由政府稽查抽驗。此外,業者也可參照強制檢驗8步驟,以確認產品安全衛生。
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為食藥署)已於107920日公告修正「應訂定食品安全監測計畫與應辦理檢驗之食品業者、最低檢驗週期及其他相關事項」,其中資本額達3千萬元以上的食品工廠,已於108年全數納管實施強制性檢驗。業者應將其產品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自行或送交其他檢驗機關(構)、法人或團體檢驗,如檢驗不合格者應有改善或矯正措施。
考量食品品項多元,重要管制點會因產品原料、製造過程、廠區環境、儲運方式及溫溼度控管條件等因素,致影響成品表現,故需要檢驗的項目繁多,業者可參照「強制檢驗8步驟」,制定廠內產品檢驗計畫,以善盡自主管理之責。
食品強制檢驗8步驟
1、危害分析:先將風險類似之原料、半成品或成品歸類,在進行危害分析。
2、區分風險等級:發生頻率或嚴重性越高,風險等級越大。
3、檢驗項目選定:風險等級越大,檢驗項目越重要。
4、頻率規劃:檢驗項目越重要,檢驗頻率越高。(應符合每季或每批之要求)
5、監測方式規劃:可自行或委外檢驗,也可用公告或簡易方法檢驗。
6、執行檢驗:採隨機抽樣進行檢驗,並確實記錄。(樣品品名、批號、日期等)
7、保存檢驗紀錄:檢驗紀錄應保留至少5年。
8、確認改善:檢驗不合格者應有改善或矯正措施,必要時須重新進行輪替檢驗
   規劃。

2019年4月7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花生粉 安心吃


花生粉 安心吃 訣竅報您知
熱騰騰的豬血糕、潤餅、刈包出籠時,再撒上一些花生粉,香氣順著舌尖滑入喉中,真是人間美味,但是臺灣的氣候高溫潮濕,花生粉如未妥善保存,萬一孳長黴菌,進而可能產生黃麴毒素或赭麴毒素污染。
黃麴毒素與赭麴毒素都是黴菌產生的次級代謝物,食藥署為維護民眾健康,近年持續執行花生粉中黃麴毒素污染監測,105年至107年共抽驗145件,檢驗結果 137件(94.5%)符合監測當時適用的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標準」,8 (5.5%) 超標(總黃麴毒素限量:15 ppb 以下)。不合格產品皆由地方政府衛生局監督責任廠商回收銷毀,違規業者經命限期改正,均已複抽驗合格。
食藥署於10811日實施修訂之「食品中污染物質與毒素衛生標準」,其中花生粉(供直接食用的花生及其加工產品) ,總黃麴毒素衛生標準修正為」4 ppb,並增訂花生粉(供直接食用的花生及加工品)中黃麴毒素B1與赭麴毒素A衛生標準,分別為2 ppb3 ppb,食藥署將持續加強市售食品真菌毒素監測。
食品業者應依循新公告標準檢視產品製程,強化品質管制,確保原料與成品符合規定;民眾購買花生粉等花生製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購買後應避免貯存於潮濕環境,可置於密封罐、袋內免於受潮,或存放於冰箱維持低溫以降低黴菌生長,並儘早食用完畢,如果產品已超過有效日期或有發黴等異狀,請勿繼續食用。

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麵食分類保存



拉麵、油麵、雜糧麵、蔬菜麵,各種麵食廣受許多人喜愛家常料理,依照加工製程可分為「生麵」、「熟麵」與「乾麵」製品,其中生麵的水分含量最高、其次為熟麵,水分含量最少為乾麵。
一般市售「生麵」製品,包括各式粗細麵條、水餃皮、餛飩皮等,製成後貯存、運送與販賣,均應冷藏在攝氏7度以下,烹調使用前應以冷藏存放,如置於常溫,以不超過3小時為限。熟麵製品包括將各式粗細白麵條、鹼麵等經蒸煮過產品,例如油麵、超市販售的烏龍麵,熟麵同樣也要冷藏保存,在常溫環境下,也建議不要超過3小時。
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時應注意製麵(販售)場所的環境清潔,例如磅秤是否乾淨、麵條是否保存在冷藏櫃等。至於乾麵製品常見有麵條與麵線,透過乾燥、曝曬,讓麵條、麵線水分含量降低,是唯一可在常溫保存的麵製品。市售產品如關廟麵、麵線等都屬乾麵製品,只要包裝完整,保存在陰涼乾燥處即可。
食藥署提醒民眾,如有大量儲存麵食之需求,最好妥善保存,並注意有效日期。

2019年3月17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認識農藥殘留容許量


日前網路謠傳,一位美國民眾因早餐食用殘留農藥嘉磷塞(Glyphosate)的燕麥片而罹癌,其實是因為工作長期使用並接觸除草劑,而非食用含有嘉磷塞的燕麥片而致病。但仍有民眾擔心,萬一吃到殘留嘉磷塞的燕麥怎麼辦?農藥殘留容許量又是什麼呢?
日吞2公斤燕麥? 根據美國環保團體EWG抽檢該燕麥產品,最高的嘉磷塞殘留值2.837 ppm為例,一位體重60公斤的成人,以嘉磷塞之每日安全容許量(ADI)計算(註1),必須每天吃進該燕麥產品6.34公斤;而一位體重20公斤的兒童,則必須每天吃進該燕麥產品2.11公斤,才會超量。正常情形下,人體並不會達到如此高的攝取量,因此食用該燕麥產品,並不會讓身體有健康危害。
農藥殘留有標準 「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是政府管理農民用藥,以及農產品的農藥殘留設立的安全管制界線。農藥殘留容許量的制定,是依據農作物用藥需求,經評估農藥之安全性、田間試驗等資料,並以農藥的ADI為總量管制界線來訂定。正如事件中的產品,其嘉磷塞檢出值皆符合該國標準,經科學推算結論也印證,長期食用相關產品的健康危害風險極低。
因此,只要符合政府所訂定標準的食品,民眾皆可安心食用。註1.每日安全攝取量(ADI)為長期每日食用下,不會造成健康危害的劑量。我國採用的嘉磷塞ADI0.3毫克/每人每公斤體重。

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選對乳品安心喝



牛奶富含蛋白質和鈣質,但市售的乳品種類繁多,鮮奶、奶粉、保久乳,到底該選哪一種才好呢?其實這些乳品的來源都是生乳,不同的是殺菌方法。國內鮮奶廠大多採用「超高溫殺菌法 UHT)」,也就是讓牛奶在攝氏 120度至130度的環境中停留數秒,讓 99%以上的細菌死亡,但對少數耐熱孢子無效,所以鮮奶要冷藏,且保存期限也較其它兩種短。
奶粉則是先高溫殺菌後再透過噴霧乾燥等方式,讓原本液態的生乳變成乾燥粉狀,保存期限可長達23年。有些人誤以為保久乳能久放是因為防腐劑,其實是因為要求完全無菌,所以是以更高的攝氏130度以上滅菌,且採無菌裝填,才能在常溫久放。
近年來因殺菌及加工技術進步,市面上多數鮮奶的保存期限約在2週內,部分鮮奶因採無菌充填可以延長為80 90天,當鮮奶開封後放進冰箱冷藏之後,最好儘快喝完。其實鮮奶、保久乳、奶粉差異不大,有些長輩不喜歡喝冰冷的鮮奶,可以喝奶粉或保久乳,只要選擇適合自已的食品,看清楚標示、妥善存放,即可確保飲用安全。

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製程揭密:為何膨化食品酥又脆?



不論是咬起來會發出卡滋、卡滋聲響的零食,或是爆米花、嬰兒米餅、早餐穀物脆片等,其實都是經過「膨化作用」製造出的食品,膨化食品原料簡單,但經過一連串食品加工技術後,就能變得又香又酥脆。所謂的「膨化作用」,是將含有澱粉與水分的食材加熱或加壓,讓食材間的水蒸氣撐開食物整體組織,使食品組織結構及體積改變,呈現多孔、蓬鬆的口感。
膨化食品依製程可分為直接與間接兩種方法:一是將穀物、薯類或豆類等原料,加入擠壓機內,經過攪拌、快速剪切摩擦或通入蒸氣加熱,再通過特定形狀的模孔擠壓出料,又稱為直接擠壓膨化。另一種方式則稱為間接擠壓膨化,先讓原料 在擠壓機內攪拌、蒸煮、成形後,再藉著烘烤或油炸達成膨化效果。這種方式可以創造出多樣化的外觀及紋路,像是螺旋狀或星形,以及米餅仙貝等產品。
若膨化食品包裝上標示「非油炸」,僅能說明它沒有使用油炸製程,卻不一定等於少油。這種產品可能是先在產品表面噴灑油脂後再烘烤,如此一來,即使不經油炸,仍可創造酥酥脆脆的口感。
雖然不少人聞油色變,但從食品製造的角度來看,油脂其實肩負許多重要任務,能確保產品品質。例如,適量的油可作為熱能傳遞媒介,使原料受熱平均,減少單點燒焦的現象;而在調味階段噴灑油脂,可讓調味粉均勻沾附在產品表面。
除了非油炸標示,你應該也經常在膨化食品的成分表上,見過各式各樣的食品添加物名稱,究竟為什麼要使用食品添加物呢?事實上,膨化食品需要大量的穀物農產作為原料,但是每批收成作物可能因來源、氣候、水質等因素,造成風味、品質不一致,此時,就需要借重食品添加物維持產品品質的穩定,以免消費者明明買同一款商品,但每次嘗起來的口感卻都不一樣。
酥酥脆脆的零食裡,最常運用的食品添加物應該是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 它可以避免油脂氧化導致產品變色、走味;此外,添加少量品質改良劑(如二氧化矽,葡萄糖酸 δ內酯,磷酸鹽類,碳酸鈣),能防止原料在混合與烹煮過程中結塊,也可使油脂與水混合均勻,藉以穩定最終成品的品質。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保存年貨 3 撇步



農曆年節常因囤積太多食材,冰箱冷度不夠,導致微生物繁殖與生長,也可能因食材未充分加熱,或剩菜加熱不足導致食品中毒,食品藥物管理署(以下簡稱食藥署)提醒消費者購買年貨需適量,並彙整出保存年貨 3 撇步,供民眾參考。
 1. 留意冰箱貯存溫度~ 購買食品後,注意包裝標示,需冷藏的食品貯藏溫度應在 7以下,冷凍食品應在-18以下。為了讓冰箱各層溫度穩定維持在適當的溫度範圍,應避免貯存過多的食材。
 2. 減少微生物孳生風險~ 烹調生鮮海產、魚貝類時,千萬別為了追求鮮美口感而忽略中毒之風險,刻意讓食物半生不熟,因為海鮮如果沒有充分加熱,可能引起腸炎弧菌食品中毒,導致水樣腹瀉、腹痛、噁心、嘔吐、頭痛、發燒、發冷等症狀,想要預防食品中毒,食用前應徹底復熱,中心溫度至少應超過 70,才能消滅細菌。香腸、火腿、臘肉、醬菜也是年節熱門食品,購買此類產品,最好選擇標示完整,包裝無破損,並於食用前徹底加熱。許多人誤以為真空包裝食品及醃漬食品即便放在室溫下保存,也不會腐敗或發黴,但這類食物可能僅隔絕空氣,讓一般好氧菌無法生長(例如:黴菌、大腸 桿菌等),卻會成為另一類細菌「厭氧菌」(例如:肉毒桿菌)喜歡的生長環境,因此若沒有充足食品製備安全衛生概念,不建議自行製作真空類或醃漬類產品,否則可能因產品保存或料理不慎,增加造成肉毒桿菌毒素中毒機率。
 3. 常溫保存應置於陰涼乾燥處~ 應景的糖果、瓜子、開心果等零嘴,應該優先選購有完整標示及包裝、能密封的產品,並且根據包裝標示,正確保存。若開封後已出現異味,或是原本乾燥的質地變得濕軟,就應丟棄,過了有效日期就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