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5日 星期日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 - 勤洗手、不生食, 慎防諾羅病毒


    每年 11 月到隔年 3 月的秋冬季節,是諾羅病毒群聚感染的好發期,根據食藥署「臺灣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去年 106 年)病因物質判明案件中,以諾羅病毒(68%)為主。依據腹瀉群聚監測資料顯示,諾羅病毒感染多發生在學校(幼兒園及國小)、護理之家、醫院以及旅遊團等人口密集場所,主要透過與感染者密切接觸、或吸入感染者嘔吐物產生的飛沫而傳染;也可經由攝食受到病毒污染的食品或飲水而感染,所以餐廚人員良好的衛生習慣非常重要,處理食品者如果感染諾羅病毒,很容易將病毒污染食品而傳播給消費者。
    一般說來,國際間易受諾羅病毒污染的食品有即食食品、生鮮蔬果及貝類等。 國內近年來發生多起食品中毒,則為生食受污染水域生產的生蠔等貝類水產品。 感染諾羅病毒後主要症狀有噁心、嘔吐、腹部絞痛和水樣不帶血腹瀉。全身性的症狀有頭痛、肌肉酸痛、倦怠等,部分病患會有輕微發燒的現象,症狀通常持續 24 72 小時。目前並無治療諾羅病毒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可供接種預防。治療多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患者除了多休息外,應該要注意攝取營養及水分、電解質,避免脫水。
    食藥署建議,手部衛生是預防經飲食傳播諾羅病毒最經濟、有效且容易的方 式,正確洗手步驟包括:濕搓沖捧擦。另外,在食品製備及烹調過程中,需慎選 食材來源,注意徹底清洗、完全煮熟、生食熟食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等原則, 並且不生食及生飲。 歡迎大家到食藥署網頁,查詢有關諾羅病毒宣導、單張與海報等資料,網址為:食藥署網站首頁 > 業務專區 > 食品 > 餐飲衛生 > 防治食品中毒專區(http://www.fda.gov.tw/TC/site.aspx? sid=18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